澎润洞见

Insights
澎润洞见 / 服务式公寓

Co-Living的定义及其在中国的未来发展道路

作者:韩志广 时间:2022-03-31

Co-Living的概念对于具有海外背景或热爱欧美影视文化的读者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因为它频频出现在影视剧甚至是真实的生活里,比如,经典美剧《老友记》讲述的就是一群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的日常故事。但是根据澎润对中国租赁公寓市场的调研发现,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对Co-Living的解读存在一定误区。这样的误区导致该概念在中国消费者的认知中呈现“被迫下沉”的趋势,使得许多主打Co-Living的公寓仅仅是昙花一现。澎润认为,Co-Living是中国互联网与共享经济盛行趋势下的新兴商业模式,这一模式将随着中国租赁公寓市场的成熟化与细分化而逐渐深入人心,最终形成独树一帜的公寓新物种,在中国发展更大的市场版图。


该怎么正确地理解Co-Living定义

Co-Living即共享居住模式,指代一些人共同居住在一个完整的公寓空间的行为模式,可以参考电视剧《奋斗》、《爱情公寓》、《老友记》主角们的生活方式。Co-Living本该是高端生活方式的代名词,但鉴于中国公寓市场良莠不齐,澎润认为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产品才能被称为真正的Co-Living:

●WHO:主动选择共享居住,且气质和价值观相投的一些人

●WHERE:共享一个高端定位、高端装修、高端配套设施的公寓单位

●HOW:必须享有独立的租约权

●WHAT:拥有独立卧室及浴室,与室友共同使用客厅及厨房,与楼友共享物业公区(健身房、游泳池…),能够相似类似服务式公寓的服务


放眼世界,Co-Living已经如鱼得水

Co-Living的居住模式在较为成熟的国外市场已经屡见不鲜,因为无论是公寓管理集团,还是规模较小的企业都在以各自擅长的方式布局Co-Living领域。不难发现,国外Co-Living的品牌档次及产品质量均较高,Co-Living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有态度、有效率的生活方式。


640 (44).png

图源:澎润研究院


从产品类型来看:端学生公寓是主流的Co-Living产品

此类产品均分布在大学城中心或校区附近的核心地段,瞄准了有支付能力的在校大学生,有较高端的装修标准及配套设施,提供类物业管理的服务以保证住客安全。相较于同一地区的竞争产品,高端学生公寓通常能够实现较高的溢价。

从目标客群来看:千禧一代、Z世代是Co-Living眼里的香饽饽

更加愿意接受开放文化的千禧一代、Z世代等年轻客群通常比其他年龄段人群更易产生孤独感,因此这群孤勇者在奋斗拼搏的过程中更希望从Co-living产品中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部分千禧一代、Z世代人群在租房时具有明显的犒劳型消费特征,具体表现在既不愿意降低居住品质,也不愿支付额外费用方面。他们也更加追求「室友以上,家人未满,距离感恰到好处」的居住模式,并且享受与兴趣相投的人一起共享自己认可和满意的空间。因此这类年轻客群在选择租赁产品时,很难将中低端长租公寓和刚需型的合租公寓纳入考虑范围。


Co-Living在中国的未来

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对Co-Living的解读是存在一定误区的。或是拘于对上世纪的筒子楼、老四合院、单位大院等旧式群居社区的固有印象,中国消费者普遍认为Co-Living是一种档次较低的合租模式。这样的居住消费观与欧美地区截然不同,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所导致。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居住环境理解的差异是制约Co-Living在中国发展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诸多宏观环境的变化也将赋予Co-Living新的发展机遇。

制约条件

1.消费观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变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居住环境已经从曾经的“老破小”跃进到如今的“宽敞、整洁的小区”,因此“住得大就是住得好”成为了主流观念。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逐年稳健增加,表明消费者对住房品质的要求不断向上进阶,从满足“基础需求”转变为“高阶需求”,消费者也正在享受“独立、私密”的感觉。在这样苦尽甘来、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Co-Living概念似乎总有些类似高端合租,因此较难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高端客群接受与理解。

2.长租公寓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大规模开发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在“住有所居”领域明确了相关规划与政策,全国40个重点城市将在“十四五”期间完成约65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增量。这意味着在政策引导下,由地方政府、国企单位等主导开发的保障性公寓产品将具备独有的性价比优势。长租公寓的大量入市,叠加国人目前阶段特殊的消费观念,将深刻影响Co-Living产品在中国的发展与布局。

利好因素

1.Co-Living深受千禧一代、Z世代年轻人的喜爱

中国公寓消费者的背景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具有留学背景的客群已成为不容小觑的主力军。根据胡润发布的《2021中国国际教育白皮书》显示,受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较好(59%)、国内创业环境良好(56%)、方便与家人朋友团聚(52%)及国内人才政策吸引(51%)等影响,留学归国趋势愈发明显。根据教育部的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度中国留学归国人数58万人,同比增长12%。归国留学生对服务式公寓与Co-Living的概念早已熟知,因为此类客群在国外留学及生活期间已深度体验Co-Living产品并享受了Co-Living带来的便利。比如,Co-Living可以满足他们最为在意的隐私性、安全感、社交机会等。归国留学生人群的上升将为中国Co-Living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加快Co-Living在中国发展。

2.在一线城市,日益高涨的租金最终将催生出平衡品质和居住空间的Co-Living产品

一方面,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持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正从低阶段向高阶段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带动了居民对生活品质的新追求,这势必影响消费者对住房品质的关注度。但另一方面,一线城市中心地带的租房成本愈发高企,使部分租房预算受限的年轻客群将被迫选择Co-Living模式。这样供需矛盾的现象将促进中国Co-Living产品的品质化发展,最终催生平衡品质和居住空间的Co-Living产品。


综合以上,Co-Living未来该怎么走?

澎润认为,因为中国公立大学的住宿模式不同于欧美国家,所以学生公寓很难成为类国外的Co-Living公寓的主体。其次,在十四五期间,澎润预计Co-Living将处于产品探索和品牌初步建设的阶段,因此有意进入此市场的主体需要特别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宣传,尽快形成可复制的模式,以抢占市场先机。此外,当普适性长租公寓在“十四五”期间被大量供给后,市场必然出现对高端公寓的诉求,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租金也将催化出品质和居住空间平衡的产品,届时,Co-Living也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关于作者:

本出版物使用的一切资料及数据基于澎润的研究以及来源于对公开数据信息整理, 我们并未对本出版物所含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陈述、保证或承诺。澎润不对任何方因使用本报告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对于出版物中所陈述及引用的嘉宾或被采访人言论,仅代表嘉宾或被采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澎润观点及立场。 澎润对本出版物保留一切版权,未经澎润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引用和转载。转载需与澎润或原作者取得联系,并获得授权。

All information and data u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based on PLUS research and from the compilation of public data and information. No representations, warranties or undertakings (express or implied) are given as to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communication, and none of PLUS shall be liable or responsi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whatsoever arising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 connection with any person relying on this communication. The remarks of the guests or interviewees stated and quoted in the publications only represent their personal views but not the views and standpoints of PLUS. This publication is copyright of PLUS, you may not copy, reproduce, modify, republish, transmit or distribute any material from this publication without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For information or permission to reprint, please contact PLUS.

我们该怎样帮助您?

请联系我们或访问澎润办公室

Co-Living的定义及其在中国的未来发展道路

作者:韩志广 时间:2022-03-31

Co-Living的概念对于具有海外背景或热爱欧美影视文化的读者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因为它频频出现在影视剧甚至是真实的生活里,比如,经典美剧《老友记》讲述的就是一群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的日常故事。但是根据澎润对中国租赁公寓市场的调研发现,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对Co-Living的解读存在一定误区。这样的误区导致该概念在中国消费者的认知中呈现“被迫下沉”的趋势,使得许多主打Co-Living的公寓仅仅是昙花一现。澎润认为,Co-Living是中国互联网与共享经济盛行趋势下的新兴商业模式,这一模式将随着中国租赁公寓市场的成熟化与细分化而逐渐深入人心,最终形成独树一帜的公寓新物种,在中国发展更大的市场版图。


该怎么正确地理解Co-Living定义

Co-Living即共享居住模式,指代一些人共同居住在一个完整的公寓空间的行为模式,可以参考电视剧《奋斗》、《爱情公寓》、《老友记》主角们的生活方式。Co-Living本该是高端生活方式的代名词,但鉴于中国公寓市场良莠不齐,澎润认为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产品才能被称为真正的Co-Living:

●WHO:主动选择共享居住,且气质和价值观相投的一些人

●WHERE:共享一个高端定位、高端装修、高端配套设施的公寓单位

●HOW:必须享有独立的租约权

●WHAT:拥有独立卧室及浴室,与室友共同使用客厅及厨房,与楼友共享物业公区(健身房、游泳池…),能够相似类似服务式公寓的服务


放眼世界,Co-Living已经如鱼得水

Co-Living的居住模式在较为成熟的国外市场已经屡见不鲜,因为无论是公寓管理集团,还是规模较小的企业都在以各自擅长的方式布局Co-Living领域。不难发现,国外Co-Living的品牌档次及产品质量均较高,Co-Living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有态度、有效率的生活方式。


640 (44).png

图源:澎润研究院


从产品类型来看:端学生公寓是主流的Co-Living产品

此类产品均分布在大学城中心或校区附近的核心地段,瞄准了有支付能力的在校大学生,有较高端的装修标准及配套设施,提供类物业管理的服务以保证住客安全。相较于同一地区的竞争产品,高端学生公寓通常能够实现较高的溢价。

从目标客群来看:千禧一代、Z世代是Co-Living眼里的香饽饽

更加愿意接受开放文化的千禧一代、Z世代等年轻客群通常比其他年龄段人群更易产生孤独感,因此这群孤勇者在奋斗拼搏的过程中更希望从Co-living产品中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部分千禧一代、Z世代人群在租房时具有明显的犒劳型消费特征,具体表现在既不愿意降低居住品质,也不愿支付额外费用方面。他们也更加追求「室友以上,家人未满,距离感恰到好处」的居住模式,并且享受与兴趣相投的人一起共享自己认可和满意的空间。因此这类年轻客群在选择租赁产品时,很难将中低端长租公寓和刚需型的合租公寓纳入考虑范围。


Co-Living在中国的未来

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对Co-Living的解读是存在一定误区的。或是拘于对上世纪的筒子楼、老四合院、单位大院等旧式群居社区的固有印象,中国消费者普遍认为Co-Living是一种档次较低的合租模式。这样的居住消费观与欧美地区截然不同,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所导致。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居住环境理解的差异是制约Co-Living在中国发展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诸多宏观环境的变化也将赋予Co-Living新的发展机遇。

制约条件

1.消费观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变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居住环境已经从曾经的“老破小”跃进到如今的“宽敞、整洁的小区”,因此“住得大就是住得好”成为了主流观念。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逐年稳健增加,表明消费者对住房品质的要求不断向上进阶,从满足“基础需求”转变为“高阶需求”,消费者也正在享受“独立、私密”的感觉。在这样苦尽甘来、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Co-Living概念似乎总有些类似高端合租,因此较难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高端客群接受与理解。

2.长租公寓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大规模开发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在“住有所居”领域明确了相关规划与政策,全国40个重点城市将在“十四五”期间完成约65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增量。这意味着在政策引导下,由地方政府、国企单位等主导开发的保障性公寓产品将具备独有的性价比优势。长租公寓的大量入市,叠加国人目前阶段特殊的消费观念,将深刻影响Co-Living产品在中国的发展与布局。

利好因素

1.Co-Living深受千禧一代、Z世代年轻人的喜爱

中国公寓消费者的背景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具有留学背景的客群已成为不容小觑的主力军。根据胡润发布的《2021中国国际教育白皮书》显示,受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较好(59%)、国内创业环境良好(56%)、方便与家人朋友团聚(52%)及国内人才政策吸引(51%)等影响,留学归国趋势愈发明显。根据教育部的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度中国留学归国人数58万人,同比增长12%。归国留学生对服务式公寓与Co-Living的概念早已熟知,因为此类客群在国外留学及生活期间已深度体验Co-Living产品并享受了Co-Living带来的便利。比如,Co-Living可以满足他们最为在意的隐私性、安全感、社交机会等。归国留学生人群的上升将为中国Co-Living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加快Co-Living在中国发展。

2.在一线城市,日益高涨的租金最终将催生出平衡品质和居住空间的Co-Living产品

一方面,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持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正从低阶段向高阶段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带动了居民对生活品质的新追求,这势必影响消费者对住房品质的关注度。但另一方面,一线城市中心地带的租房成本愈发高企,使部分租房预算受限的年轻客群将被迫选择Co-Living模式。这样供需矛盾的现象将促进中国Co-Living产品的品质化发展,最终催生平衡品质和居住空间的Co-Living产品。


综合以上,Co-Living未来该怎么走?

澎润认为,因为中国公立大学的住宿模式不同于欧美国家,所以学生公寓很难成为类国外的Co-Living公寓的主体。其次,在十四五期间,澎润预计Co-Living将处于产品探索和品牌初步建设的阶段,因此有意进入此市场的主体需要特别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宣传,尽快形成可复制的模式,以抢占市场先机。此外,当普适性长租公寓在“十四五”期间被大量供给后,市场必然出现对高端公寓的诉求,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租金也将催化出品质和居住空间平衡的产品,届时,Co-Living也将迎来发展黄金期。